傳統劇目「江湖十八本」

網上資料

《粵劇淺談》

早期粵劇的傳統劇目有「江湖十八本」,全為早期演員的「開山戲」。同治中葉,有所謂「大排場十八本」。

23 3 12 7

即:《寒宮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劉金定斬四門)、《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轅門斬子》)、《四郎探母》、《酒樓戲鳳》、《打洞結拜》、《打雁尋父》、《平貴別窯》、《仁貴回窯》、《李忠賣武》、《高平關取級》、《高望進表》、《斬二王》(即《陳橋兵變》)、《辨才釋妖》(即《東坡訪友》)及《金蓮戲叔》。

同治七年,有「新江湖十八本」,按郭秉箴《粵劇藝術論》所列:《再重光》、《雙國緣》、《動天庭》、《青石嶺》、《贈帕緣》、《困幽州》、《七國齊》、《俠雙花》、《九龍山》、《逆天倫》、《和為貴》、《鬧揚州》、《雙結緣》、《雪重冤》、《龍虎鬥》、《西河會》、《金葉菊》、《黃花山》。

清朝光緒中葉,則出現著重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蘇武牧羊》等,又稱為「大排場十八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整理編寫的劇目有《寶蓮燈》、《平貴別窯》、《柳毅傳書》等。

粵劇劇碼大約有一萬一千三百六十個。從20年代起,大量的粵劇劇本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

從舊本整理改編,如根據江湖十八本

從古典小說或傳奇改編,如「三國戲」、「封神榜戲」、「水滸戲」。

民間文學或地方掌故改編,如《梁天來》。

外國小說外國戲改編,如:莎士比亞的《馴悍記》改編的《刁蠻宮主戇駙馬》,《一千零一夜》的月宮寶盒改編的《賊王子》等。

美國電影改編,《郡主與侍者》改編的《白金龍》。

其他劇種改編移植,京劇《四進士》改編為《審死官》。

反映現實的新創作,清末民初一些革命志士創作的文明戲,如:《新廣東女兒傳奇》、《黃蕭養回頭》及《班定遠平西域》。(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