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始終是屬於葉德嫻
- 編者語
葉德嫻的低調作風不但受人欣賞,而且歌迷也樂意低調默默支持着她!
葉德嫻以動人的歌聲打動歌迷的心。
有些藝人玩低調不受人敬,原因是故作扮低調惹傳媒注意,借低調來吹棒自己。但葉德嫻的低調就是實力的保證,她希望以動人的歌聲打動歌迷的心,讓歌迷以欣賞她的歌曲為榮,因為葉德嫻確實是一位殿堂級的女歌星。
葉德嫻經典金曲《倦》曲詞憂怨,以秋夜為背景,編曲上將中樂的笛子和西方的弦樂互相結合,烘托出寂靜和孤獨的氣氛,加上葉德嫻深情的演繹,完全表達出在秋天的晚風中,獨自等候愛人,卻不知愛人歸期的心情。任何時候葉德嫻站在舞台演繹《倦》都能打動歌迷的心,名曲贈知音。
80年代,第一次接觸葉德嫻感覺在人前很冷酷,是不願說話的一個女藝人,日子久了,葉德嫻對我們這班記者妹妹仔有說有笑。
葉德嫻演戲由心演繹出來才能感動觀眾。
那些年,女藝員挑戰女記者的一場藍球賽,葉德嫻都有份參加。當天葉德嫻沒下場比賽,祗在場館內做啦啦隊。經過這場賽事大家都加深彼此的認識,有說有笑。由於彼此工作立場關係,當遇到藝人一些特別新聞時,大家都立場表明,公私分明。
80年代香港傳媒一直都看好葉德嫻能在香港樂壇上佔一席位,無奈在80年代後期,葉德嫻因不滿香港的唱片制度 (唱片製作敷衍,還要歌手接許多跟音樂無關的工作,如跟唱片無關的宣傳活動),再加上私人問題,葉德嫻亦多次表示已看淡香港唱片業前景,對香港樂壇無戀棧。後才轉移電影界發展。
榮譽始終是屬於葉德嫻的。
葉德嫻善於演繹小人物角色,尤演差婆最深入民心。
那些年,葉德嫻在電影《法外情》飾演一個處境坎坷的廟街妓女和母親,入木三分的演繹奠定了她基層人物的影視形象。除此以外,她曾數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獎項。電影《桃姐》更能將葉德嫻骨子裡的戲發揮得淋漓盡致,更憑桃姐一角,奪得多個獎項,包括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繼鞏俐後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演員)、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等。
葉德嫻在千禧年代初復出香港樂壇,令喜歡欣賞廣東歌曲的歌迷耳福不淺。葉德嫻在舞台上不但唱自己的歌,也唱別人的歌,將80-90年代香港樂壇最經典金曲再迴響歌迷耳邊,讓歌迷重拾當年青蔥歲月的情懷!(文: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