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造型則重雕刻

資料搜集

木偶藝術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除藝人精彩表演外,偶人造型藝術和操作裝備也極為吸引。歷年間不斷的變化和改變,令木偶戲這門藝術可保留現今世代。

23 7 20 3

電影有導演、演員、佈景、配樂、剪接等。而木偶除沒剪接外,導演、演員、佈景、配樂等都不能少。木偶造型除則重雕刻和設計,提線木偶造型一般在2.2尺左右。關鍵部位均綴以提線,最多達30多條,至少也有10多條,假若需要有特技表演還要增加若干輔助提線。

木偶人表演各種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藝的水準,完全取決於藝人的操作技巧,這是提線木偶表演藝術水平高低的關鍵。假若藝人不認識北派功架,踢腿、耍劍,很難配搭到木偶在台上精彩的表演,而得到觀眾迴響。木偶非所說的木偶,而是有靈魂的木偶。當觀眾看得精彩時自然會大叫「好!」掌聲如雷貫耳。假使表演欠缺水平,則會受觀眾喝倒采,隨即說:「木偶即是木偶」。

杖頭木偶比提線木偶高3尺左右,需裝有三條操作線,兩條牽動雙手,一條支配頭部與身軀表演。布袋木偶造型最小,只有7寸左右,靠藝人兩手託舉表演,操作技藝不同於提線和杖頭木偶。按木偶的結構和演員操縱方式各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種類。

託棍木偶又稱杖頭木偶,按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桿,頭部為主桿,雙手為側桿,演員操縱時左手持主桿,右手持側桿,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

手套木偶,又稱掌中木偶、布袋戲等,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頭部中空,頸下縫合佈內袋連綴四肢,外穿戲服,演員的手掌伸入布內袋作為偶人軀幹,五指分別撐起頭部及左右臂,相互協調操縱偶人作各種動作,偶人雙腳可用另一手撥動,自然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