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有求必應

蕭蒹

《舊香港人香港心》

香港人最着重的就是到了農曆年的年三十晚時針踏正零晨十二時希望能在黃大仙面前誠心奉上一柱清香,祈求全年吉祥如意,合家平安,身體健康。香港資深藝人黃夏蕙姨姨幾乎成為了香港善信們的代言人,因為黃夏蕙每年都能在黃大仙面前奉上第一柱清香。

23 6 18 6

每年吃過團年飯,都會盛裝護航跟隨母親到黃大仙上頭柱香。盛裝並非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一身牛仔衫褲作護航母親進入黃大仙廟堂。因為乘坐公車後沿路都人山人海,一家都扶老攜幼走進廟堂參拜上香祈福。還好當年即使人山人海,而每位善信都自願守秩序,一個跟一個進步廟堂。但過後參拜的人真的愈來愈多,連找個位置跪下來叩拜都很難,這時只好圍成人圈,讓信女母親跪下向黃大仙爺爺叩首跪拜。由於各人手奉清香,香灰隨風飄落在衣服上,不少人回家都發覺衣服被燒破了一個圈圈,這些都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亦有供奉儒、佛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現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主殿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主祭壇中央供奉黃大仙師之畫像,殿內亦供奉了護法神齊天大聖及地主。主祭壇背後刻有一幅木雕,載述了黃大仙師得道成仙之事蹟。殿內牆壁更裝上儒、釋、道三教的木刻經文和圖畫,饒富意義。

位於大殿旁的三聖堂,供奉呂祖先師、觀音菩薩及關聖帝君。呂祖(即呂洞賓)是道教的神仙,觀音是佛教的菩薩,加上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盂香亭供奉佛教之燃燈佛。

祠內九龍壁於1981年按照中國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實物仿製,石刻九龍,戲珠於波濤雲霧之中,蟠踞於花苑之上,栩栩如生。

從心苑於1991年園方為慶祝70週年紀慶而建,取名自孔子曰「70而從心所欲」。苑內的長廊參照北京頤和園長廊興建;另有小橋、水榭、瀑布流水、人工湖兩個及各式各樣的小亭如方亭、圓亭、八角亭、扇亭等。「黃大仙有求必應」是香港人的順口語。(文:蕭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