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屬漢藏語

曲則全

《潤物細無聲》

粵語,稱為廣東話、廣州話、廣府話。粵語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

21 5 tt1

據資料顯示,以粵語為母語的總人口約6600萬人,全球排行第十六位。粵語在中國廣東地區已有幾百年歷史,由於戰後大量中國各省人民紛移居香港,粵語亦成為了香港主要文化根基。由18世紀開始,因為大量懂說粵語的人又紛移民海外,所以粵語成為海外華人之中比較多人說的語言。

上世紀香港雖屬英國殖民地,但香港的母語都是以粵語為主。透過粵語流行曲、電視劇、電影,促進了粵語方言。另外,由於廣州受中國統治,語言文化略有不同,故香港和廣州的粵語詞𢑥用法顯然有些少出入。

縱觀歷史,粵語是嶺南和古中原語言的結合。歷史可追索到公元前,秦國南攻百越時期。秦始皇先後兩次平定百越,很多中原漢人移民到嶺南,漢越雜處之下,粵語就開始形成,之後的幾個朝代都有人由中原南下,來到嶺南,而且很多都來自名門望族,或是文人雅士,古粵語就在這樣影響之下,慢慢地就變成現今的粵語。

粵語依然保留宋朝早年官方修定的《廣韻》發音,《廣韻》有平上去入四聲,因為字太多令到平聲分上下兩卷,現代粵語的音韻並不是完全對應。

聲調方面,標準粵語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中,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陰入之中衍生出一個中入調,完整保留古漢語入聲語言,有利研究中國古文學。標準粵語包含 -p、-t、-k、-n、-m、-ng 六種韻尾。

辭彙方面,粵語保留很多古詞古義,還有很多詞語,包括助語詞,可直接在古漢語的字典找到來源。

粵語讀「黐」不是官話讀的「粘」,讀「差人」或「差佬」、「差婆」是讀「男或女警員」;粵語很多時會讀的語氣助詞「忌」(現寫做「嘅」),《詩經.國風.鄭風.大叔於田》有「叔善射忌,又良禦忌」;再例如打甂爐(北方話嘅食火鍋),「甂爐」是種古炊具;「崖广」(通常寫做「牙煙」)即危險,古文中原意「懸崖邊的屋仔」,其中,「广」同「廣」是兩個字);「濿淅」(讀「濕懠」,解麻煩;來自古書中形容濕衫水中行的聲)的詞;廣州話中「行」指步行,「走」指跑步,同古漢語接近。(曲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