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取景製作巨獻

毛仁廣

《風花說粵》

曾經聽過傳聞,說道粵語片電影假使再粗製濫造的話,會令到曾輝煌一時的粵語片電影走進末路。70年代的粵語片電影確實應對了這番話!

23 7 29 5

雖曾聽聞香港粵語片電影之所以漸漸式微,皆因是受台灣國語片電影霸佔了香港電影巿場,再加上製作粵語片電影的片商為節省製作開支,採取粗製濫造方式,成本愈低,自然獲取收益。

無言每個行業都會有害群之馬,但仍有片商是認真製作的,更不惜耗資龐大製作費遠赴海外取景,令電影產生新鮮感覺,而觀眾亦可從電影中吸取海外的文化。堅成影業公司為挽求垂危的粵語片電影,不惜攜同一眾演員遠赴星加坡及台灣取景,同在1967年出品先後開拍了《遙遠的路》、《月向那方圓》、《《明月千里寄相思》等文藝電影,演員陣容鼎盛,粒粒巨星攜演出。包括: 鄧碧雲、吳君麗、林鳯、張英才、李香琴、林蛟、胡楓、麥基、關海山、筱菊紅 、金雷 、杜平、黎雯、容玉意、蕭芷君等。演員分配參與演出,主角配搭集中在吳君麗、林鳯、胡楓、張英才等身上。

據知,60年代電影公司要遠赴海外拍外景,所花的製作成本也非常龐大,除演員機票主宿外,還要招請當地臨時演員或外景組人員參與援助,而每到一處外景場地均需與當地警方聯絡,希望拍攝期間沒受外來的不法之徒影響拍攝進度。還要邀請當地密探護送演員送達外景場地,貼身保護演員出入安全。假若其中一位演員傷或遭受不法之徒干擾,便會影響整組戲的拍攝進度和金錢的損失。

《遙遠的路》、《月向那方圓》、《《明月千里寄相思》三部電影都是伊士漫彩色製作, 加上演員陣容鄧碧雲、吳君麗、林鳯、張英才、李香琴、林蛟、胡楓、麥基、關海山等等不但粒粒巨星,且都是好戲的演員,故電影在香港及星加坡公演時也非常轟動,票房也能保証。(文:毛仁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