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李白
- eSee99
《詩集重溫》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舉鞭訪前塗,獲笑汶上翁。
下愚忽壯士,末足論窮通。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此去爾勿言,甘心如轉蓬。
注釋:
「東魯」:今山東曲阜一帶。「汶上」:汶水之旁。
「柘」:一名黃桑、奴柘,桑科,能飼蠶,所以桑柘並稱。
「機杼」:古代織具的兩個重要部件。
「櫳」窗戶,也泛言房室。
「簾櫳」:掛着竹簾的窗門。詩意是家家戶戶都響起紡織機具的聲音。
「不及仕」:不能及早取得官位。
「訪」:問。「塗」同途。「訪前途」:問路。
「獲笑」:受到嘲笑。
「下愚」:無才無德的人,指汶上翁。「忽」輕視。「壯士」:李白自稱。
「末足」:句『窮通』:窮困顯逹,即政治上的升沉得失。詩意是不屑與論得失的道理。
「終然」:到底。
「西歸」:長安在山東之西。「直道」:雙關語,有作官要走正道的意思。
「落日」:也是雙關語,隱喻當時政局已經不很清明。連上句的詩意是儘管政局腐朽,自己還是要從正入仕。
「此去」兩句:是對汶翁說,就此啟程,即使像飛蓬一樣前途無定,也是自願甘心,無庸多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