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哲學

小淳

《靜思文集》

禮物的價值繫於,給的動機、受的態度。因為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別人金錢。

m 23 4 10

一方慷慨地給,另一方應該欣然接受別人的禮,雖然你沒回禮,這也已經等於回了。

要知道,最好的禮物莫過於自己的時間。要是禮物中沒有送禮者自己的成份,便沒有意義,任何禮物都不會如時間所包含的自我作份多。可是許多人寧願花錢,往往吝嗇時間。

光有一番好意,並不意味慷慨。

必需適時看出別人的需要,適時幫助。

要知道,施與受,皆是藝術。小時候如能慷慨待人,長大之後必然為心慷慨,人緣一定好,處世一定成功。要知道,能容許別人的意見和特色,也是一種慷慨。

如圓通,避免鹵莽的言行。

如耐心,聆聽別人的訴苦。

如同情,分擔別人的悲痛。

在一切慷慨的行為中,做到以君子之心度人;凡是往好處想,不往壞處想,也是最需要的技巧。因為,這樣在周圍清談的好友中常可見可掬的笑容—這不是很叫你安慰嗎? (文:小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