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帆布上繪畫城門

網上資料

《粵劇淺談》

粵劇介紹故事、場次、角色等的提綱傳統的戲臺沒有繁複的實景,全靠演員用身段和做手配合曲詞來塑造劇目的活動空間。

23 3 12 4

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演加以想像體會。如《金山寺》中所用的水旗、雲片,表現波濤洶湧;《游園驚夢》中花燈把杜麗娘「因情成夢」的夢境形象化、浪漫化、莊嚴化。運用兩支旗幟來表現坐車,用做手來表達策馬、開門。早期粵劇戲臺沒有布景,戲棚才掛一幅布幕。很多時候利用一桌兩椅位置的變化,象徵不同景物,如:公堂、城牆、山丘等。

20世紀初,粵劇受話劇的影響,開始利用布類的東西製作成的「軟景」,在大帆布上繪畫城門、花園、宮殿,山林、河岸等景物,掛在天幕做布景。後來,又運用木材類製作「硬景」。戲台便開始立體佈景。有亭台樓閣、假山、樹木、廳堂等等。後來,其他演員連「宇宙燈」、「吊鋼線」,也搬上粵劇舞臺。3、40年代,粵劇也流行機關布景,演員和道具也可移動、從天而降、可升空、。另外,也有在舞台上噴射真水、頭盔安裝電燈泡、引爆火等技倆來吸引戲迷視覺。(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