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為臨時搭建戲棚

網上資料

《粵劇淺談》

粵劇的歷史裡,粵劇的演出地點就像其他中國戲曲不斷演變。粵劇的表演場所一般分為臨時搭建的戲棚及永久性的戲臺。

23 3 12 2

民國初期粵劇表演走進戲院。隨著設施不斷完善,讓觀眾更舒適地欣賞粵劇演出。以往廣州、佛山、香港有很多著名戲院,而香港則有太平戲院、高陞戲院、中央戲院、普慶戲院、利舞臺,它們都見證了香港粵劇的黃金歲月。在二次大戰後,遊樂場開始進入香港市民的生活中,一些著名的遊樂場如啟德遊樂場和荔園遊樂場也成了粵劇的表演場地。當利舞臺在1991年被拆卸重建成利舞臺廣場後,新光戲院便成了香港粵劇的重鎮。隨著粵劇在香港式微,粵劇劇團主要在新光戲院、葵青劇院及高山劇場等地演出。

戲棚

早期戲棚內設置神像、安放神壇供奉神明。香港的戲棚大多在神誕和佛誕演神功戲,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

香港的戲棚由竹支構成梁柱並加上鐵片覆蓋屋頂及牆,提供簡單遮風擋雨的環境。一般的戲棚,每次撘建需約兩星期的時間。(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