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錚看電影變化感唏嘆
- 游龍
張錚縱橫香港演藝界逾半世紀,隨著中國熱在全球興起,西方電影商亦重用華人演員,張錚曾接拍過西片,穿梭美國及加拿大。
張錚眼看電影變化感唏嘆!
張錚在20世紀50年代已晉身香港演藝工作, 1951年加入長城影業公司,曾參演的電影:《鳴鳳》、《雷雨》、《玫瑰岩》、《漁光戀》、《絕代佳人》、《血染少女心》、《英雄兒女》、《屈原》等。可以說他是當時國語電影的全能演員,戲路甚廣,能演繹的角色包括:小生、帝王、少數民族、英雄豪傑等等。
其後,張錚參與編導等幕後工作,憑《新疆奇趣錄》、《中國民族體育奇趣錄》等幾部「奇趣」紀錄片打響名堂,獲得「奇趣導演」稱號。
1970年代,張錚與平凡、唐若菁等國語片演員加盟香港麗的電視,繼續自己的演藝生涯,直至1990年代才淡出香港影視圈,期間曾參與《新變色龍》、《怒劍鳴》、《再向虎山行》、《皇家儷人》、《九王奪位》等多部劇集演出。
張錚移居加國後,依然沒有放下他的演藝生涯。千禧年後, 隨著中國熱在全球興起,西方電影商亦重用華人演員, 曾參演的電影有《They Wait》及《Christmas Cottage》。由於張錚既是一位資深的演員,也是一位資深的導演,故深得西方演藝界人士的欣賞。
張錚認為雖然拍西方電影的製作比在港拍電影較為嚴謹,華裔演員拍西片是較辛苦,拍片前亦需要有較多的準備工夫。但是在片酬和工作氣氛則比在港拍電影時好多倍。因為,無論主角演員,或是一個普通的路人甲演員,都同樣受到尊重和體貼。無分上下,無分彼此。
在香港拍電影,除非你是主角身份,也能獲得優厚的款待和遷就。否則祗是一個普通的路人甲演員,就沒有這樣優待了!故很多在西方國家參演過電影工作的藝人,回到香港拍電影是有點感到不受歡迎的對待,一點尊嚴也沒有!
張錚在演藝界經歷不少年代,也眼看電影因應巿場需求而改變質量。看到好的質量固之然感到興奮,但當看到質量變壞的時候,確感唏噓與無奈!(文: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