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分早遲中期收成三種
- 袁曉輝
《大蒜》之三
大蒜分成早收、遲收,以及中期收成的三種。但即使這樣,還是與你居住地區的氣候有關係。所以配合你住的地區,再在三種中選購,就更切合需要。當然當年的天氣也會有影響,天氣熱會加速生長,天氣冷就拖遲。
當下部的葉子開始變黃(變枯),就可以預備收成了。大約三四片葉子都變黃,就是最佳收成期。不要等到上部的莖都變黃,那就太遲。那時候底下的蒜頭已經開始分裂,拉開蒜頭的保護層,這時失去了外面蒜皮的保護,容易孳生黴菌。
收成期是由種下去8-10個月期間。可以由夏末開始,一直到秋天。看當地氣候,品種而異。
收大蒜的時候你不希望大蒜有破損,所以首先當初種大蒜之前的鬆土是有幫助。其次最好是選擇陰天,或是早上太陽未出時,先將周圍的土鬆動一下,再輕輕拔出。如果你要用叉子幫忙鬆動,小心不要太接近根部,以免傷到蒜頭。
大蒜收成後,要連帶莖的部分一起晾乾。通風要好。先抖去泥土部分,也可以用乾淨的小刷子掃除。有人會將(softneck品種的)上部的莖編成辮子一樣,吊起來晾乾,這樣可以加速陰乾程序。Hardneck的也可以用繩子綑綁。(但是不要太多紮成一綑,影響通風。)晾乾的地點必須夠溫暖,最好有攝氏25度溫度(華氏75度以上)。
在加州,農人將收成的大蒜就放在田裡曬乾。只要不下雨,這樣做也可以,而且不用幾天就全乾了。
在多雨的地區,必須放在室內空曠地點陰乾,例如陽台,窗口。陰乾八九成就可以食用,那就要大約兩星期時間。食用之前才用清水洗。因為洗過的蒜頭保存時間就大大縮短。
收存之前,大蒜必須已經百分之百晾乾,沒有全乾的蒜頭將來肯定會生霉。然後剪去上面的莖,底下的根部也要剪去,然後放在紙袋裡,放在陰涼,沒有濕氣的地方,這樣可以維持幾個月,甚至一年。不要放在冰箱,因為溼氣重,最終會腐爛甚至生霉。
盆栽大蒜:
如果要盆栽,盆的深度必須至少八吋(20公分)深。排水孔一定要通暢。為方便排水,底部最好墊高。
最好是用盆栽土potting soil。也可以再加上最多三分之一的沙土。
種時,每一粒大蒜之間彼此必須相距3-4吋,距離盆緣也要有3-4吋距離。掩埋的深度可以有3吋。
放在每天有八小時陽光的地方。
大蒜常見病蟲害:
黴菌:
最常見是霉病,如果見到葉子在不應該黃的時候變黃,或是發白,變灰色,都是出了問題。一般來說在病發之後就沒有治療方法,如果不嚴重,可以購買一些對付黴病的噴劑,好像說Botrytis。最好就是預防,方式包括:增加植株的距離,保持通風好。不要過分澆水,土壤潮濕就好,不能有多餘水分。同時要輪耕。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年年都種植同一類植物,(包括所有蔥類植物)。
同時不要用可能含有黴菌的東西做mulch,比如說腐葉,或是未經消毒的堆肥土compost之類。
Nematodes 有害線蟲:
這是一種細小的像線一樣的蟲子,潛伏在土裡,專門吃食物的根部及球莖。因為繁殖快,很短時間可以食盡所有的作物。如果你見到大蒜的莖與葉停止生長,或是變形,就可能已經有了線蟲。有了線蟲之後,黴菌就可能更容易出現,加大破壞力。
有了線蟲很難處裡,多數人會放棄這塊地,幾年間不種這一類作物,讓線蟲自己消失。你要確定沒有蔥類植物在這裡出現,否則牠們很快死灰復燃。(這還包括所有番茄,辣椒類植物,也都不能種)。
螨蟲Bulb Mites:
這是一種像蛆一樣的白色小蟲,一旦出現,大片大蒜(或是蔥類植物)就會停止生長,之後黴爛。因為他們會吃掉根部及土壤底下的球莖。
促成螨蟲生長的是遺留下來的前朝種植過的(蔥類植物)的剩餘莖葉,所以每一次種植之前及之後,最好清除所有剩餘物資。或是等一段時間再種新的植物。最好是在空檔期翻土,讓大太陽曬過。
購買有抵抗力的蒜種,也是一個應付的好方法。
蚜蟲aphids:
如果是見到植株上(莖與葉)出現細小如針孔的蟲子,有白色,綠色,褐色等,都可以用大水沖,就是強力水龍頭的水,也可以噴自製的肥皂水,或是買的insecticidal soap噴劑。也可以用手捉。這些蟲子專吃嫩芽,很容易對付。
下圖:大蒜也很適合種在升高花台中raised bed。
(圖文:袁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