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珠獲《華文戲劇百年榮譽》
- 編者語
《情繫影迷公主—陳寶珠》之三十一
陳寶珠1956年涉足香港藝壇,從影以來拍攝超過二百多部電影;1970年暫別香港藝壇;1999年復出香港藝壇首演舞台劇《劍雪浮生》,公演期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捧場,轟動情況,一時無兩,為香港戲劇創下歷史性一頁。
陳寶珠獲《華文戲劇百年榮譽》實至名歸。
陳寶珠復出曾先後演出過四齣舞台劇:
1999年《劍雪浮生》公演一百四十一場,觀眾超過十七萬。
2000年《煙雨紅船》公演六十四場,觀眾接近七萬。
2006年《天之驕子》公演五十三場,觀眾近六萬。
2009年《我愛萬人迷》公演二十六場,觀眾近六萬。
陳寶珠不但為自己演藝生涯寫下最難忘的一章,而且也為香港戲劇界寫下一章創舉。藉此鼓勵一些對熱衷於戲劇的後起之秀,打下一支強心針。一個演員只要用心演戲,既能令台上演員與台下觀眾互相帶動反應,且可互相產生共鳴。這是演舞台劇給予演員的極大滿足感!
陳寶珠榮獲《華文戲劇百年榮譽》,實至名歸。獲獎之後,陳寶珠向一直支持她的影迷、觀眾致謝詞:「多謝大家對我的錯愛,多謝話劇界的前輩和觀眾對我的支持。獲得《華文戲劇百年榮譽大獎》令我喜出望外,記得在1999年第一次演出舞台劇《劍雪浮生》之後。令我深深愛上了舞台劇,很喜歡舞台劇給我那份感覺和溫馨,那份挑戰性。
演出舞台劇完全感受到與一班演員群體的合作精神,又可以見到台下直接給到我們做舞台劇的演員與觀眾拉近距離。所以我對舞台劇有種很濃的愛意,我很喜歡演舞台劇。最後,我很衷心希望藉著我們舞台劇每一位工作者的熱誠和努力,令到舞台劇在香港更加受歡迎,更加成為普及的文化藝術,多謝大家!」
一個好劇本能給到演員發揮機會很重要,《劍雪浮生》可以說是為陳寶珠度身編寫的劇本,因為劇中人物是講述其恩師任劍輝的生平點滴。觀眾在欣賞《劍雪浮生》之餘,完全感受到陳寶珠與恩師這份深厚的情義,同時又可以在《劍雪浮生》劇中看到陳寶珠的深情演繹,將任劍輝和陳寶珠集二為一體,讓懷念一代紅伶任劍輝的觀眾,在陳寶珠身上反射看到任劍輝的影子,欣賞陳寶珠的觀眾也可以看到她把任劍輝的神髓細膩地演繹。
因此,欣賞過《劍雪浮生》的觀眾,在提及《劍雪浮生》舞台劇時候,都會對陳寶珠讚口稱譽。一讚任劍輝對藝術的貢獻,二讚陳寶珠確實成功把任姐的舞台風采演繹出來。
在陳寶珠的演藝生涯中,一直以來並沒有挑剔過劇本,她演過無數不同類形的角色,也從來不會在陳寶珠身上寫上一個永遠是「一號表情」記號。在不同類形的電影中,觀眾都可以看到她演戲時相當投入,而且能掌握角色,收放自如,絕對不會造作。
作為一個演員,最重要的是應有的內心感情表達。當年只有十歲出頭的她,演出苦情戲時,感人肺腑,賺人熱淚,讓觀眾大為佩服她的演技,並疑惑小小年紀的她,如何可以掌握到劇本的情節,來演繹出角色真髓。如非她本身天賦演戲才華,再加上後天的學習,「陳寶珠」三個字又怎能紅遍香港銀壇數個年代。
讀者可從以上的劇照中,看到陳寶珠超卓的演技,感受一下陳寶珠演戲時內心世界。(文: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