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珠成立《粵劇獎學金》
- 編者語
《情繫影迷公主—陳寶珠》之三十
粵劇是陳寶珠踏入藝壇的第一步,70年初陳寶珠宣布退出藝壇的時候,也曾與粵劇紅伶李寶瑩演出一齣粵劇《楊門女將》。
踏出虎度門,隨即熱血沸騰,粵劇功架和唱腔悠然而生。
當時粵劇開始處於低迷時期,但《楊門女將》演出以來,場場爆滿。因為《楊門女將》是陳寶珠息影前最後演出一台粵劇,戲迷擔心不知還要到何時?才再有機會欣賞到陳寶珠粉墨登場,重踏粵劇舞台。
陳寶珠曾與蕭芳芳合演《七彩胡不歸》、《玉郎三戲女將》;與李居安合演《狄青三取珍珠旗》;與吳君麗合演《風流才子俏丫環》;與羽佳合演《薛丁山與樊梨花》;及與南紅合演《再世紅梅記》等多部粵劇古裝歌唱片。除了演出粵劇外,還灌錄了不少粵曲,包括與李寶瑩合唱《芙蓉神》;與江雪鷺合唱的《江山錦繡月團圓》;與南紅合唱的《清宮明月》等多首經典粵曲。
陳寶珠出自梨園,亦醉心粵劇曲藝。於60年代,她以拍時裝電影片為主,自然少於浸淫粵劇曲藝。雖然如此,但陳寶珠粵劇功底基本功根基穩固,即使演出機會不多,但當她一踏出虎度門,隨即熱血沸騰,粵劇功架和唱腔悠然而生,抑揚頓挫,舉手投足間,揮灑自如,令人拍案叫絕!
陳寶珠粵劇扮相英姿颯颯風度翩翩。
2005年陳寶珠成立《粵劇獎學金》,藉此鼓勵一班有志於投身於粵劇的年青朋友,對廣東粵劇藝術承傳下去。
陳寶珠說:「現仍有很多人都很喜愛粵劇,而且粵劇亦都需要一些年青人繼續承傳下去。否則,粵劇藝術便很容易慢慢被湮沒。香港現在又有一所具規模的演藝學院,提供一個設備完善的場地讓他們來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機會。
陳寶珠成立《粵劇獎學金》,目的是希望為粵劇藝術畧盡綿力。希望年青一代努力去學習粵劇,傳揚中國傳統的粵劇藝術。(文: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