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珠片酬低至港幣三十元
- 編者語
《情繫影迷公主—陳寶珠》之二十四
雖然,50、60年代香港的電影業可算得興盛,但是,一部電影的製作費用也相當可觀。除導演、編劇、佈景是主要費用之外,其次就是演員的片酬。
《教子逆君皇》後陳寶珠片酬如「矮子上樓梯」。
藝人酬金往往視乎當時的受歡迎程度而定,每年都不同,甚至每個月都不一樣;新入行的藝人酬金偏低是必然的,個別特殊情況則別論。
據當時報章報導,陳寶珠初入電影界時候,所拍的電影是以日薪計算,據稱,當時日薪只有三十元;直至第一部為電懋公司拍的《雨過天青》時,片酬已是五百元。接拍大成影業公司第一部粵語片為《教子逆君皇》片酬已升至八百元。
自後,陳寶珠的片酬如「矮子上樓梯」,步步高陞,由八百元、一千、千五、千八、二千、二千五…總之有加無減,身價不斷高漲,及後最高片酬漲至二萬多一部電影。
60年代主演的電影經常出現「陳寶珠打陳寶珠」的情況。
有位電影老前輩曾說過這一句話:「陳寶珠可算是電影界一位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亦是影壇奇葩!」。
60年代,陳寶珠確是紅透半邊天,曾有段時期所主演的電影,無論在香港或星、馬各地,很多時候,她主演的多部電影同時上影,出現「陳寶珠打陳寶珠」的情況。尤其是香港三條院線同時同日上映陳寶珠電影的情況,一點都不稀奇。(文: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