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淺談(十一)
網上資料

五十年代初,因韓戰的關係而樹膠價格猛漲,導致收入增加,娛樂事業也一片蓬勃,當地的粵劇亦因此受惠不少。

查看詳情
粵劇淺談(十)
網上資料

5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蓬勃,粵劇吸引力相對下降。為挽求粵劇機,將粵劇電影重新把粵劇帶入電影院,使粵劇重獲昔日光輝。

查看詳情
粵劇淺談(九)
網上資料

香港演出粵劇場地主要集中在利舞台、高陞戲院、太平戲院及普慶戲院等。差不多一個星期七日都有不同的劇目上演。

查看詳情
粵劇淺談(八)
網上資料

30年代香港華人社會較保守,存有男女之防的傳統保守風氣,粵劇長期不能男女同台演出。這年中,高陛戲院、利舞台戲院、普慶戲院聯署呈稟港府,要求容許粵劇可男女同台演出。

查看詳情
粵劇淺談(七)
網上資料

粵曲唱腔的舞台語言是在1921至1927年開始轉變,演唱平喉白,不但可吸收廣府的說唱音樂如南音、木魚等。

查看詳情
粵劇淺談(六)
網上資料

清朝末年,中國知識分子激發戲曲改良的浪潮席捲全國。光緒二十九年,一篇觀戲記猛烈批評當時的戲曲曲本迂腐,不能激發國民精神。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