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梅艷芳》

洛倫斯

最近一個很熱門話題,就是電影《梅艷芳》!雖然電影反應各有不同看法,但最終都是這樣一句:「梅艷芳,永遠懷念您!」

一部屬於8、90年代香港樂壇情懷的電影,一部令人想起她落淚的電影。雖然電影內容略帶些真人真事,但是電影故事並非能透徹講述箇中的細節。不論製作方面是否成功,女主角評價如何,電影之所以能引觀眾入座,原因是三個字「梅艷芳」。

梅艷芳是一個怎樣的人,梅艷芳演藝生涯奮鬥經歷,最後梅艷芳如何嫁給舞台,大家都很清楚。有關梅艷芳的感情問題,以她個人而言情場坎坷,每一段感情都無疾而終,令她最後孤身走我路!

電影中描述梅艷芳每一段人生路都是點到即止,未能真正滿足關愛梅艷芳的歌迷、朋友。因為有不少的歌迷、朋友實在太熟識梅艷芳了。

論電影中演繹梅艷芳的王丹妮,雖然鏡頭某些角度王丹妮的形態略有點似梅艷芳,但梅艷芳那種滄桑在王丹妮身上一點都看不到。電影能選新人王丹妮演繹是明智的,因為一個陌生的名字,陌生的面孔呈現螢幕,不會受到多方的評價,祗會體諒王丹妮是一個從沒演戲經驗的新人,由一個沒演戲經驗去演繹梅艷芳,觀眾可以接受。

前往欣賞電影的觀眾,主要是想懷緬梅艷芳在香港樂壇輝煌歲月,回憶8、90年代有梅艷芳伴着走過的日子。而前往欣賞電影的忠實歌迷認為,電影故事屬平淡,未能透徹描述到梅姐的真正心態。

電影故事當然不會少了梅艷芳與劉培基的一段故事,至最後設計一套舞台婚紗。導演有沒有想過梅艷芳到最後在舞台曾經說:「終於過了40 ,我擁有甚麼?我擁有你們(歌迷)!」整套電影中似乎就是忽略梅艷芳與歌迷的一段情義結!

資深傳媒人認為,要拍一套有關人物傳奇故事確實很難,因為有很多事情也不能暢所欲言,尤其涉及一些人物。電影始終是電影,一定經過改編又改編,即使是原汁原味,都會被沖淡再沖淡。電影故事未能表達出梅艷芳的精神!

真的,如果電影的片名不是用「梅艷芳」三個字,相信入座率一定不會很高。導演聰明就是用「梅艷芳」三個字來做電影片名。

在此,為梅艷芳將一生貢獻給香港舞台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