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光藝壇之路飽受風霜

江胡

《廟街歌王-尹光》之一

從事演藝界行業能俱備聲、色、藝,又能配合天時、地理、人和,絕對是天衣無縫。若不能盡如人意,豈非不可在演藝界生存?非也!就看尹光便是成功的例子。

Wan Kwong1尹光藝壇之路飽受風霜!

70年代,香港的歌壇營運可謂百花齊放,是不少歌星的天堂夢。生長於越南的尹光在家鄉早已是一位著名歌星,逃難到香港有機會重操故業又再當上一名歌星,延讀他的藝術生命。奈何這條藝壇之路令他飽受風霜,嘗盡幾許風雨,才搏得些少成就。

6、70年代,香港粵語流行曲種類繁多,有「東方貓王」之稱的鄭君綿、「戲劇泰斗」之稱的鄧寄塵,這兩位都是擅唱較低級品味(指歌詞通俗)的歌曲,且仍受香港樂迷的喜愛。而當年尹光也是擅走這條路線,並非是他藝不如人,而是剛遇上潮流的演變。

80年代,許冠傑的《雙星報喜》、《鐵塔凌魂》掀起了粵語流行溫馨浪潮,歌詞既精簡,意義又深長,無形又提高了文藝質素。雖然許冠傑的歌都會有描述社會時幣,打工仔心聲,但歌詞能雅俗共賞,相比尹光所唱的歌顯得有文藝質素。

80年代,不少填詞人黃霑、盧國沾、鄧偉雄、黎彼得等等所撰寫的粵語流行曲也極具文藝色彩,更受樂迷的歡迎。對一些較通俗的粵語流行曲已有所抗拒,亦表現樂迷對文藝作品有所要求。

Wan Kwong2

尹光沒受潮流的影響而改變歌路,仍一意孤行選唱通俗的粵語流行曲,因為這樣尹光的歌無法在電台、電視台播出,被形容為難登大雅之堂。猶幸危機之中仍有生機,尹光的歌雖不能在廣播媒界亮起,但香港仍有一處叫「廟街」,尹光的歌從此獨霸了「廟街」,亦因此取得「廟街歌王」美譽。

無疑有小半的香港人喜愛尹光的歌,仍有大半的香港人認為尹光的歌低級趣味,形成了一種階級觀念。雖然是帶有些歧視成份,但當年香港仍是文明自由社會,大家都有權選擇心中所愛。

曾經聽過喜歡尹光歌迷的心聲,認為他們喜歡欣賞尹光的歌,是因為他唱得很入骨,歌詞道盡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愛得來低死,恨得來透徹。別以為演繹這類歌曲是容易的事,要唱到引發共鳴確實要有番兩道功力。喜愛尹光的歌迷一般都是較成熟且是社會上較被人忽視的一羣低下階層。尹光不但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更是他們空餘時最佳的調劑品。而尹光確實找到他真正的知音人!

隨着政治的演變廣東話也可能隨之受到淘汰,因為這樣,又愈見廣東俗語更為罕見。而尹光的歌也可能將來成為了廣東俗語經典歷史的回顧。(文:江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