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班皆稱為紅船戲班

資料搜集

《粵劇與文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廣東的陸路交通不及河道方便,而粵劇戲班常在佛山及廣州沿江巡迴各鄉鎮間演出,為方便行程,故棲身於紅船。

cp35

此類戲班皆稱為紅船戲班。紅船船艙臥鋪分配及工人職責皆有規定,成為日後戲班的基礎。一般來說,粵劇戲班分為本地班、外江班、本地外江班及過山班。

爆肚即是「即興」,可解作即時的創作。演員根據演出時的感情,作出與劇本有出入或沒有經彩排的發揮。

在演奏或唱曲時,節拍或速度出現錯誤。由於粵劇很受香港人歡迎,「撞板」成了形容「出錯」的俗語。

因為戲棚是臨時搭建的,觀眾席有很多竹柱,那些角落稱為隅。欲免向隅就是說避免竹柱阻礙視線。

稱呼戲行長輩為「叔父」。「紮」意思是成名或晉升。這兩個詞語與三合會的黑話相同。因為舊社會粵劇藝人奔走江湖,賣藝謀生,免不了要和黑社會打交道。

cp36

在傳統節日中,百姓為了酬謝神恩會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放鞭炮,更會籌集資金聘請戲班演出戲曲作為主要慶祝活動,這就叫神功戲。

在香港而言,神功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這種演出不是粵劇所專有的,絕大部分的潮州戲及福佬戲演出也屬於神功戲。

神功戲的例戲,依次序為賀壽(賀壽分《碧天賀壽》和《香花山大賀壽》,以及相對簡單的小賀壽,《香花山賀壽》只在華光誕時演出,碧天賀壽也只在特別日子才演,一般戲班只演小賀壽),《六國封相》(簡稱封相,只於首晚演出),《跳加官》(簡稱加官),《天姬送子》(簡稱送子。平日只演簡單的送子,稱小送子。正誕演大送子。特別節日時,在演戲換幕途中,演員會在師父神位前演送子,稱後台送子)。(資料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