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珠承任姐美德「順得人」

編者語

《情繫影迷公主—陳寶珠》之二

60年代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群非常有潛質的童星,當中包括陳寶珠、蕭芳芳、薛家燕、王愛明、馮寶寶等等;而陳寶珠和蕭芳芳更成為了當代兩顆光芒四射的巨星。

chan2攝於陳寶珠與80年代的娛樂記者茶聚的照片。

50年代的香港貧富懸殊,大部份在這年代出生的人,都曾受經濟影響而輟學,甚至失學,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是文盲。因而電影編劇方面只能編寫一些民間故事劇本,劇本雖平平無奇,但演出的演員都是由心自發演出角色,往往引發觀眾的共鳴。這顯示一個演技派的演員,對藝術工作的認真和尊重,才能引發觀眾的投入和認同。

5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粵語片最盛行年代,所以幾乎每一部上映的粵語片都能賣座;如遇上當紅演員的電影上映,都定必賣個滿堂紅。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50年代的藝人如何將粵語片的棒子移交到60年代的接班人?而在60年代要接棒的接班人又能否將香港電影粵語片的盛世延讀下去?這才是一個關鍵!

猶幸50年代的藝人大都不吝嗇施教,願意將經驗灌輸給新一代演員,尤其對有潛質的新一代演員,常給與演出機會,讓香港電影事業永不腿色。

今天要寫的是陳寶珠…..

一位報界老前輩曾對我言:「幹了娛樂新聞記者20多年,從沒覺得寫任何一篇娛樂新聞有困難,惟獨是寫粵劇名伶任劍輝,真難倒了哥哥!原因是筆下已無更好的用詞來形容任劍輝,因為她無論藝術造詣,或是待人接物,比「十全十美」更完美。確實要寫一篇有關任劍輝的訪問,談何容易!

當時還是黃毛丫頭的我,感覺前輩說這一番話是否言重了?一篇人物的訪問,只須將被訪者的說話用文字來陳述一次而已,試問又有何難呢?

今天,前輩的說話也應驗在筆者身上,因為要寫的是陳寶珠。

與陳寶珠小姐緣於……!

區銘信先生(筆者的姨公)是50、60年代的一位電影製片人,也是一位資深的報界叔父,他與宮粉紅女士和陳非儂先生是朋友。陳景森先生(誼弟的父親)是50、60年代電影界的佈景大師,也曾參與由陳寶珠演出的多部電影佈景工作,其中《天劍絕刀》戲裡的生死橋,便是他彷效台灣的日月潭的景色而製作,故他也認識陳寶珠。80年代初期,筆者曾在電視日報、新燈日報當記者,社長周則鳴先生夫婦(陳寶珠姐姐及姐夫)。因為一次採訪機緣認識了陳寶珠的妹妺陳寶儀,在陳寶儀穿針引線之下而認識了陳寶珠。

chan2a陳寶儀穿針引線令80年代的娛樂記者有機會與影迷公主茶聚。

首會陳寶珠是在80年代初,在友人陳寶儀安排下,寶珠姐首次與80年代跑娛樂新聞的記者茶聚。有份出席這一次茶聚的記者朋友都非常雀躍,因為從沒想過有機會與60至70年代在電影界紅極一時的影迷公主陳寶珠共聚,記者朋友們都非常珍惜這一刻。因為在80年代,陳寶珠並無意復出踏足娛樂圈,要見這位影迷公主也非容易的事。

認識的陳寶珠確實善氣迎人,寛大為懷!也是筆者接觸這麼多藝人以來,最是菩薩低眉,宅心仁厚的一個藝人。

正如圈中前輩所說,寶珠姐並無半點明星架子,她對前輩尊師重道;她對晚輩循循善誘。猶記由記者朋友為陳寶珠與梅艷芳撮成的一次「世紀之約」,一位是60年代天后,一位是80年代天后,兩后相遇,互相尊重,惺惺相惜,在場的記者朋友亦深受感動!

寶珠姐的記憶力極佳,第一次約會見過的記者朋友,事後她可以將曾跟她茶聚的記者朋友名字一一道來。寶珠姐對傳媒朋友的態度親切友善,不其然又令筆者想起80年初,雛鳯鳴赴星洲登台凱旋回歸,在任姐香港寓所招待新聞界,當時任姐親自款待,令在場的記者感到十分驚訝;一位超級名伶竟然親身款待,且聲聲言謝:「辛苦大家了….快來喝一杯茶和吃些小點。」又一次中國廣東粵劇團到香港新光戲院演出,任姐和仙姐每見記者在場採訪,都表現禮儀周周,道盡多少客套說話。寶珠姐對傳媒朋友都同樣表現客套,禮儀周全。在傳媒界記者口中,陳寶珠是一位「順得人」。(文: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