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業界左右分家

資料搜集

《華語電影》

50年代初、中期香港的國語電影,兩位左派製片家張善琨和袁仰安掀起了一場人事小風波。

film1

張善琨於1947年協助李祖永創立永華,後因意見不合而與袁仰安另組長城影業公司,由於國內形勢大變,袁、張二人因財政及人事上的矛盾而分道揚鑣,袁仰安仍留在改組後的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新長城有左派背景,旗下有岳楓、李萍倩、程步高等資深導演,袁致力栽培新一代的演員,夏夢、石慧、傅奇等都在其悉心栽培下成了獨當一面的明星。張善琨則重組新華公司,多次帶隊遠赴日本學習拍攝彩色片,1956年更以《桃花江》開啟了國語歌唱喜劇片的風氣之先,「小野貓」鍾情亦因而紅極一時。

50年代初香港國語電影另一位貢獻良多的電影工作者朱石麟,在戰後南來香港,先後加盟大中華和永華,1948年拍出《清宮秘史》、《中秋月》(1953)、《水火之間》(1955)、《同命鴛鴦》(1960)和《故園春夢》(1964),創作沒有中斷,日趨圓熟,更為禾港電影培養了不少編、導、演的人才。

film2

1952是香港影壇相當重要的一個年頭,原因是香港政府先後兩次將十名左派影人驅逐出境;同年,中國大陸封鎖巿場,對國語片巿場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期間,長城、鳳凰和廖一原主事的新聯影業公司聯成一線,成為香港左派電影事業的核心。

翌年,獲美國方面經濟支持的亞洲影業有限公司成立,主持人是張國興,重要作品有《傳統》(唐煌,1955)、《長巷》(卜萬蒼,1956)、《半下流社會》(屠光啟,1957)等。同年十月,王元龍、張善琨、胡晉康、嚴幼祥等業界人士組成「祝壽勞軍團」,訪問台灣,是為國民黨政府遷台後第一次接待海外電影團體,三年後正式成立「自由總會」(原名為「港九電影從業人員自由總會」,一年後改稱「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從此香港電影業界左右分家數十載。(資料搜集)